前兩天,筆者感覺刷牙太費力,老刷不干凈,所以打開京東,搜索了電動牙刷,然后一氣呵成完成了一些列的購買付款操作。
深圳最近的天氣鬼的很,天天下雨,一年沒換過的雨刮器,滋滋響還刮不干凈,嗯,你們猜對了,然后我又打開了京東,一頓操作猛如虎,一看花費二百五。
買完之后,愉快的刷起了抖音,嗯,小姐姐真好看……
突然就出現(xiàn)了這樣的廣告,之前刷到的都是什么小龍蝦啊,游戲啊,各種APP等。這兩個真是印象深刻,之前從來沒有刷到過。買完東西就出現(xiàn)了,是第一次出現(xiàn)在我的抖音小姐姐里面。
是隱私泄露了?是我的數(shù)據(jù)被京東出賣了嗎?
其實這只是程序化廣告最簡單的操作。
我們先用簡單的對話模擬一下該流程:
以該廣告為例子,整個流程有以下對話:
我:打開抖音
抖音:(這個傻子又來了)拿著喇叭開始喊話。我這有個廣告位要出租,看廣告的是個傻子,ID是xxxxx,他18歲,長得很帥……
喊話內容傳遞出去,站在旁邊的A聽到了,B聽到了,C也聽到,京東也聽到了。各自找一找筆記,看看有沒有這個傻子的記錄。
A:我覺得這人一般,我出2毛。
B:我出3毛。
C:不認識,再見。
京東:這不是在我這剛搜索電動牙刷的那個傻子嗎?我出1塊,給他推個廣告。
抖音:OK,你出價最高,位置給你了,內容拿過來。
京東:OK,我找個電動牙刷的廣告給你。
我:靠,剛買了牙刷就推這玩意兒!
大概流程就是這樣,當然以上流程并不是唯一的路徑。1
關鍵技術
要理解以上流程,我們先介紹一下該投放使用到的關鍵技術:
程序化廣告: 是指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廣告交易和管理。
廣告主可以程序化采購媒體資源,并利用算法和技術自動實現(xiàn)精準的目標受眾定向,只把廣告投放給對的人。媒體可以程序化售賣跨媒體、跨終端(電腦、手機、平板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電視等)的媒體資源,并利用技術實現(xiàn)廣告流量的分級,進行差異化定價(如:一線城市的價格高于二三線城市、黃金時段的價格高于其它時間段)。
SSP: 供應方平臺,提供流量。管理媒體廣告位,優(yōu)化廣告投放,幫助流量方提高收益。
DSP: 需求方平臺,是為廣告主、代理公司提供廣告投放服務,精確觸達定向用戶。
ADX: 廣告實時交易平臺,廣告競價的流程是在ADX內完成的。
DMP: 數(shù)據(jù)管理平臺,是把分散的多方數(shù)據(jù)進行整合納入統(tǒng)一的技術平臺,并對這些數(shù)據(jù)進行標準化和細分,讓用戶可以把這些細分結果推向現(xiàn)有的互動營銷環(huán)境里的平臺。
RTB: 實時競價,是一種利用第三方技術在數(shù)以百萬計的網(wǎng)站或移動端針對每一個用戶展示行為進行評估以及出價的競價技術。與大量購買投放頻次不同,實時競價規(guī)避了無效的受眾到達,針對有意義的用戶進行購買。
電商類廣告一般以效果做衡量對于需求方來說是最保險的方式,也就是說通常會選擇CPA、CPS、CPM,不過具體要看抖音對自己推送算法的信心和推送用戶的質量而選擇。
補充目前廣告的幾種收費方式 :
1、CPA(Cost Per Action) 每行動成本:CPA是一種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計價方式的廣告——即按回應的有效問卷或注冊來計費,而不限廣告投放量。
2、CPS(Cost Per Sales):以實際銷售產(chǎn)品數(shù)量來換算廣告刊登金額。
3、CPM(Cost Per Mille) 每千人成本:CPM是一種展示付費廣告,按展示量付費
4、CPT(Cost Per Time) 每時間段成本:CPT是一種以時間來計費的廣告,固定時間內固定廣告位展示廣告。
5、CPC(Cost Per Click) 每點擊成本:CPC是一種點擊付費廣告,根據(jù)廣告被點擊的次數(shù)收費。
我假設:該廣告是采用RTB競價規(guī)則被京東購買到的廣告機會。2
過程拆解
我們來拆解一下我在京東搜索的商品,廣告是怎么展示到抖音來的。
1. 數(shù)據(jù)
先從數(shù)據(jù)開始:
作為抖音的和京東的用戶,我在抖音和京東都分別有對應的用戶畫像。
當然,不同平臺的用戶畫像必然收集的具體信息不一樣,側重點是有差別的。比如:抖音是根據(jù)我關注的用戶,瀏覽的視頻內容,瀏覽視頻的完整度,還有注冊填入的一些基本信息等內容生成的用戶畫像。
而京東作為電商平臺,更關注的必然是我的購買習慣、收藏的商品、搜索的商品、感興趣的品類等內容生成的畫像。
但總體而言,畫像的生成一般可以概括總結為以下這個公式:
畫像 = 用戶基本信息+用戶興趣+用戶行為+關聯(lián)信息
用戶信息: 包括注冊資料,地理位置,年齡性別等等。
用戶興趣: 關注的店鋪,經(jīng)常瀏覽的品類,收藏的商品。
用戶行為: 在流量內(此處應為京東APP客戶端)的行為記錄,比如搜索動作,購買,瀏覽時間,搜索頻次等等。
關聯(lián)信息: 根據(jù)一些標簽歸因分析所得的推導信息。
我在京東搜索產(chǎn)生的記錄屬于用戶行為和興趣信息,實時被存儲到數(shù)據(jù)庫作為用戶畫像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因為有需求才會行動,區(qū)別于被動收集到的信息,是比較迫切和強烈的。在畫像體系中,該標簽一段時間內所占權重無疑是非常高的。
2. 投放
有廣告內容,必然有投放。
分兩種情況:一種是京東本身的投放平臺(即DSP)接入了頭條的ADX;另一種是京東的營銷人員直接在頭條的營銷平臺直接投放。
因為此廣告關聯(lián)到了我實時搜索產(chǎn)生的數(shù)據(jù),我們排除第二種情況。京東應該是接入了頭條的ADX,這樣才能實時在京東的數(shù)據(jù)庫里面提取我的標簽作為匹配的標準。
3. 用戶參與
前期工作做完之后,就是用戶參與了。
當我們在抖音瀏覽視頻時,抖音會間隔的刷出廣告,前面我們假設該廣告是為RTB競價廣告。
那當我刷到這個廣告位時,抖音通過ADX同時向N個平臺發(fā)送消息,告知有可出售的廣告位,請各個DSP參與競價。
發(fā)送消息時,攜帶用戶信息,用戶信息有唯一識別號(假設是手機號)。京東在收到消息時,拿抖音發(fā)過來的唯一識別號與自身DMP數(shù)據(jù)庫內的識別號做匹配,發(fā)現(xiàn)該用戶存在,并且近期有搜索某商品的行為。
出高價購買該廣告位,并最終贏得該廣告位該次廣告的展示權。然后,將需要投放的商品信息廣告內容返回給抖音。
這里寫的比較簡單,其實內部邏輯里面還有很多的規(guī)則,當然,這些都是在毫秒級別完成的。
之后,就是用戶看到廣告內容,大罵一聲:XX!
以上就是整個流程的介紹。但是,大家通篇讀下來,應該發(fā)現(xiàn):其實這個商品,我不僅僅是搜索了,我還確確實實的已經(jīng)完成購買了。
像類似我購買的這兩種商品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很低的商品,東西我已經(jīng)買了,一般情況下短期內不會再購買,除非京東是想讓我去退貨,再做選擇,當然這也是不可能。那這一波按RTB競價邏輯來講虧的就是京東了。
通過前文介紹,我們知道京東推送的決策依據(jù)是我在APP內的搜索行為,主動的搜索,意味著很強的購買意向。此時用為行為的標簽比重占比,會高于其他畫像標簽。所以,在得到抖音廣告位的競價請求時,京東將該條廣告推送給我了。
問題出在哪呢?
我猜測可能是因為用戶量和數(shù)據(jù)量的龐大,搜索記錄還存在緩存當中,沒有和購買記錄相關聯(lián)?;蛘吒纱嗑〇|并未對商品的分類做頻次標記,未對用戶的下次購買預期做預估。
基于以上的話我建議:對商品做消費頻次分類,及時整合更新畫像,輸出可靠性的決策意見。